Zusammenfassung der Ressource
〈行行重行行〉课文简析
- 《古诗十九首》的第一首,也是著名的其中一篇
- 主要写闺中少妇对久别未归的夫君之思念
- 东汉末年,游宦之风极盛,
为求功名,不得不离乡背井
- 政治异常黑暗,社会极为混乱,知识分子,
即使满腹经纶,也难以施展
- 亲人远离的痛苦,就显得更为突出。
- 因此《古诗十九首》中以夫妻别离,
互相思念为题材的作品占大比例,
反映了当时下层知识分子的精神苦闷。
- 语言精简明快,朴实清新,
词句重叠反复
- “行行重行行”,一连运用了四个叠字
- 前两个“行行”,指诗中的主人公历经漫长的路程
- 后“行行”两字,除了继续其漫漫长路外,
兼具时间久远之意。
- 句中以一“重”字绾结,强调其回复环绕之感。
- 复沓的声调,更加重伤感的氛围,
营造了诗歌凄切悲凉的主调。
- “与君生别离”的“君”字,
应该是指向诗中女主人公的夫君
- 作者使用一个“生”字,
揭露彼此的别离是被“硬生生”地分开。
- 感情遭受外来力量的干预,
是件痛苦无比的事,但诗歌未将之坦露
- “相去万余里,各在天一涯”句,
是女主人公推测彼此的距离应该有万里路那么遥远
- 进行反思——
如今夫妻俩各在天的另一端,何时可以相见?
- 追索着一个没有确切的答案
——何时相见?
- “道路阻且长”
- “阻”字承“天一涯”,指向路途的坎坷曲折
- 一是高山险流之类大自然的险阻
- 二是人为如战乱等的阻拦
- 道路若遥远,只要有决心,还有抵达的一天;
路途若充满艰难险阻,还可以设法处理。
- 然而若是人为的阻拦,
诸如导致“生别离”的外来力量,
那可就不好处理的了
- “长”则承“万余里”,意味彼此路途的遥远
- 掷下一句判断:“会面安可知!”
- 多么沉痛,流露思念,想见却无法见面之痛
- 再怎么想念对方,也唯有束手无策
- 书写至此,却突然跳开,
加插“胡马依北风,越鸟巢南枝”
- 运用“比兴”手法
- 引用两个常见形象——
“胡马”与“越鸟”来寄托绵绵思念
- 言外之意为飞禽走兽尚有情,眷念故旧;人岂能无情?
- 反讽了女主人公思念的对象之绝情
- 目的在于让读者产生联想,
思念之情依旧回荡着
- “相去日已远,衣带日已缓”句
- 体现出女主人公的绵绵思念情感
- “相去”一词,再度出现,具作者的深意。
- “相去万余里”指空间距离;
“相去日已远”则指夫妻别离时间的漫长
- “衣带日已缓”句,甚具形象化
——因思念过度,以致形容枯槁
- 诗歌又回到了之前女主人公对夫君的思念;
情感往复缠绵,回肠荡气
- “浮云蔽白日,游子不顾返”句
- 旧说:白日喻君,浮云谓谗臣
- 另有遇合等阻拦,
游子一心在外,不归来
- 语言委婉含蓄,
确实“温柔敦厚”
- “思君令人老,岁月忽已晚”句
- 述出痴痴地等待者的无奈
- 纵使不甘心放弃,然而垂垂老矣,
所等待的人,依然杳然无踪。
- 预示花自飘零水自流,
没有青春与时间再受煎熬
- 最末两句“弃捐勿复道,努力加餐饭”句
- “弃捐”一词有二解
- 其一是女主人公自言被夫君“抛弃”,让她伤心,
所以一切都不要再提起了。
- 其二是特指士人不遇于时,
希望对方若不得志也不要再记挂住了。
- 女主人公经过最后的反思,自谓怨恨都是多余,
过去的已不可挽回,只能默默地忍受
- 与其苦苦坐待,以致形容枯槁憔悴,
不如慰劝自己,多进饮食,自我保重
- 然而要叫一个饱受相思折腾者,
食能下咽,实非易事,因此要“努力”
- 回应了之前的“衣带日已缓”。
- 前句谓断绝思念,后一句则劝努力养生,待来日相见。
诗句表面矛盾,内里却蕴含着往复缠绵,连绵不断的思情!
- 一开始的述离别之痛,次述路远兼诸多阻隔,会面困难,
再写至对夫君迟迟不归的猜疑怨怼,以及绵绵不绝之思情,
以至最后似断非断的思情,以期待会面作结。
- 有埋怨,复又替对方释围;
有思念,复有自我的安慰,
始终不离对夫君的难舍依恋。
- 精准地体现中国传统女性之思念心理变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