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usammenfassung der Ressource
〈关雎〉课文简析
- 第一篇诗,具特殊意义,也歧义甚多
- 《诗序》指该诗主题为“后妃之德”,
即称颂后妃美德的,牵强附会,往往如此
- 说《关雎》是“忧在进贤”或“思贤才”之作也是如此
- 《关雎》共分五章,每章四句,每句都是整齐的四言诗。
- 君子爱上采荇菜的农家女,认定她是好伴侣,
然而却“求之不得”,只能将心愿寄托于梦想或想象中。
- 《诗经》305首中,有105首婚恋诗,
《关雎》是当中杰出之作。
- 强硬地将它释为歌颂“后妃之德”,
是有心人的诠释。不能完全取信。
- 依照内容,可分三层次
- 第一层次:首章
- 以一对雎鸠在河中的小洲上,
互相关关地和鸣来作起兴。
- 是诗中主人公先经目睹耳闻之外在景物后,
再撩动心中潜伏的本事或思想情感,
进而迸发出内心蕴藉的所思所感。
- 非仅限于起兴,
而是兼具“比” 的表现手法
- 即是以和鸣的雎鸠来比喻诗歌下面所咏的男女唱和,
进而标示出君子追求淑女之诗旨
- 情诗:“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”,具点题之效
- “窈窕”一词,历来多有误解
- 古人所谓的“窈窕”,
不只指向淑女的外在美貌,
更兼指内心的美好,
倾慕淑女的美德
- 此诗佳处,全在首四句
- 第二层次:次章、三章
- “参差荇菜,左右流之”,
则承接“在河之洲”,
点明事件发生在水边。
- 捞取长短不齐的荇菜,
可能指向淑女的动作
- 具有兴比之意,即是借捞取荇菜之举,
来比喻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与追求
- 很自然地有了下两句诗
——“窈窕淑女,寤寐求之”
- 第三章运用顶真修辞手法,
引申写出君子白日追求淑女不得,
以致辗转难眠等情状
- 这层次主要带出主人公“求之不得”的痛苦,
虽痛苦但他仍然不放弃
- 第三层次:四章、五章
- 重复第二章:重章叠句法,
乃是《诗经》首创,以及贯用的艺术表现手法
- 该两章继续以荇菜为比兴,
紧接着倾诉出对淑女的企慕
- 分别换了一个“采”与“芼”字,
即是“摘采”与“拣取”之意。
- 三章各三个不同的动作,
一层进入一层,颇具递进感。
- 第四与第五章后则分别以“琴瑟友之”及“钟鼓乐之”作结,
即是君子弹着琴瑟来亲近淑女,以及敲着钟鼓来娱乐她
- 有情人终成眷属:君子与淑女在美妙和谐的
音乐声中谈情说爱(实指或虚写)
- 诗歌的背景:诗中有画,
背景本身即是一首美丽的无言诗
- 视觉:流水中的小沙洲,青葱翠绿的荇菜
- 听觉:潺潺的流水,关关和鸣的雎鸠
- 章法结构方面,则采单章与重章交互进行
- 第一、三章是单章;第二、四与五章则是重章叠句
- “不完全叠咏体”
- 该诗歌单章有叙事,亦有抒怀;
重章者反复歌咏。
- 交替运用,最能体现诗中主人公的曲折复杂的思想情感
- 体现君子对淑女的热烈追求之外,
更在一二个词语的小变易中,
显示君子欲与淑女在一起的强烈心愿。
- 《关雎》的语言明白朗畅
- 用双声如“参差”“辗转”,叠韵如“窈窕”等,能让诗歌吟来动人
- 叠字如“关关”,则将雎鸠雌雄关关互相和鸣的欢聚形象,
真切地传达出来
- 押韵即第一、三章, 均于第一、二与四句的末字押韵,一韵到底。
- 三章重章,则无一例外地于偶句采虚字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