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usammenfassung der Ressource
〈与妻诀别书〉简析
-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革命家
- 年仅二十四岁,有情有义
- 起义前夕留给妻子陈意映的绝笔书
- 赤胆忠心与绵绵深情
- 第一部分(第1段):遗书的开端
- 说明自己写遗书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
- 陈意映是个温文尔雅、知书达理、思想开放、支持革命的女子
- “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”:开门见山,直接抒情
- 生离死别的悲痛之情迎面而来
- 第二部分(第2-4段)
- 信的核心。倾诉自己
“至爱汝”又“忍舍汝而死”的心情
- 分别从情理、往事、事势、后事等
几个方面阐述初衷
- 第二段开头:文章纲领、感情所在:
吾至爱汝,即此爱汝一念,
使吾勇于就死也。
- 全文说理,由此开展。
- 阐述自己是
“吾充吾爱汝之心,助天下人爱其所爱”
- “所以敢先汝死”
“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”
- 是“为天下人谋永福”的道理
- 再用两段文字,详诉“吾至爱汝”的衷情
- 也说明“即此爱汝一念,
使吾勇于就死也”的志向
- 第三段:本文主体,说得感人:
“汝忆否”、“回忆”、“又回忆”,
引出三件夫妻两相恩爱的往事
- 讨论谁先死的话题,
说明自己本不愿先死而留苦给妻子
- 对双栖生活的回忆,
说明自己真真不能忘记爱妻
- 追述最后分别之前,
未将赴义的事告诉爱妻的原因及心情
- 三件往事作抒情的铺垫,
真夫妻才敢谈“谁先死”、
才能够将痛苦留给自己、
才会有家国两难的矛盾心情
- 表现对妻子的眷恋之情,
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
- 第四段:谈局势问题。
借“第以今日事势观之”过渡说理。
- 先列举种种可以死的情况,
说明彼此不能眼睁睁地看对方死去。
- 次讲破镜难以重圆,
说明“生离”较“死别”更为痛苦
- 再说“天下人”生死离别的惨状,
说明“钟情如我辈者,能忍之乎”,
从而得出要“就死而不顾汝”的道理。
- “能忍之乎”这个反问,极其有力。
因为不能忍,故挺身而出,乐于牺牲自己。
- 最后交代后事,写他对妻子的叮嘱,
把照顾孩子的任务托给妻子,
并一再叮咛要“使之肖我”“教其以父志为志”,
“则我死后,尚有二意洞在也”。
- 第三部分(第5-7段):
情感和说理部分的补充和加深。
- 第5段:作为遗书的结尾,
作者先是考虑到“吾家日后当甚贫”,
安慰妻子说“清静过日而已”。
- 欲无言,却眷恋之情漫溢,
寄望真有鬼和心电感应这两回事。
希望对方不必感到悲伤。
- 第6段:申述前“未尝以吾所志”告诉妻子的原因,
是“恐汝日日为吾担忧”
- 并慨叹夫妻二人的“幸”与“不幸”。从“幸”与“不幸”的角度,
点明他“卒不忍独善其身”,为革命而必死的决心。
- 书信结尾处,更是“巾短情长”,
只得“模拟得之”或托于“梦”中了
- 第7 段,“当尽吾意为幸”,是希望妻子读懂遗书,
理解作者“吾至爱汝”“所以敢先汝而死”的思想感情。
- 整封信娓娓倾诉的:
“以天下人为念”
- 不惜抛却儿女情长、
置生死于度外,令人肃静
- 写情为主、情理结合的记叙文。
以“忍悲为汝言吾衷”的“吾衷”为主线
- 综合运用了抒情、记叙、议论三种表达方式
- 亦文亦白,通俗典雅,引经据典
增强了口语叙述的表现力,感情浓烈